
图1 2019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器分会学术研讨会合影
蔚学术之风,襄科学发展。2019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器分会学术研讨会于7月21日在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会议中心圆满落幕。大会邀请到细胞生物学相关领域的12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为报告人,他们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张明杰、清华大学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教授俞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姚雪彪、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沈晓骅、清华大学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教授李丕龙、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晨、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教授杨崇林、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温文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李巍、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浙江大学医学院刘怿君博士。本次大会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器生物学分会主办,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承办,就蛋白质相分离及溶酶体生物学主题为200多位师生观众带来了一场丰富精彩的学术盛宴。
研讨会借以学术报告的交流方式,旨在集中展示细胞器生物学相关领域正在开展的令人激动的研究工作,并从中探讨学科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和未来前景。大会开幕前一天傍晚由来自清华大学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的孙大晓,清华大学医学院邵雯、北京大学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邵世鹏、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周艳双4位博士研究生做简短报告。
19日,大会以张明杰院士题为“Phase separation on synapse formation,transmission and plasticity”的报告拉开序幕。张明杰院士课题组发现重构的PSD组装体可以聚集受体,选择性地浓缩酶,促进肌动蛋白束形成,并排出抑制性突触后蛋白,还指出通过构建这种分子平台,科学家们可以深入了解神经元突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动态调节的机制。报告中张明杰院士将神经生物学中最基本的科学问题呈出,循循善诱,引导大家如何思考科学问题。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雪彪教授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在能量匮乏条件下AMPK信号分子是如何调控细胞自噬的发生和着丝粒动态组装与调控机制。沈晓骅教授介绍了表观遗传机制在干细胞功能和癌变中的作用及课题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李丕龙研究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其体外系统研究相变领域开创性的科研成果,报告的内容让在座师生深受启发,为我们深入理解生物大分子的动态变化与生理学功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聪研究员则揭示了磷酸化以及温度调控FUS蛋白形成可逆聚集的原子结构基础,为功能性可逆淀粉样聚集的精密调控及其在相变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图2 张明杰院士介绍神经突触的相变

图3 俞立教授介绍在能量匮乏条件下AMPK信号分子调控细胞自噬的发生

图4 姚雪彪教授介绍着丝粒动态组装与调控机制

图5 沈晓骅教授介绍表观遗传机制在干细胞功能和癌变中的作用

图6 李丕龙教授介绍工作成果

图7 刘聪研究员作报告
大会后半程,王晓晨研究员强调胞外基质(ECM:extracellular matrix )对于线虫的发育十分重要。对线虫幼虫发育时期溶酶体如何在intermolt和molt阶段发挥重要作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古天乐太阳娱乐集团tyc493杨崇林教授课题组利用线虫筛选到一个新的磷酸酶,该磷酸酶在内吞体转运及凋亡细胞的清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详细介绍了PI3P在调节线虫内吞体稳态机制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复旦大学温文玉教授重点关注了细胞的对称及非对称分裂,不同膜皮层蛋白质复合物的不均匀分布和局部浓度差异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基本特性,温教授围绕这些蛋白如何在细胞膜上建立极性以及怎样维持高浓度差展开了相关研究。首都医科大学李巍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医药与健康研究所刘兴国研究员和来自浙江大学的刘怿君博士分别以“Ion Homeostasis in Lysosome-Related Organelles”、“A human iPSC-derived hepatocyte model reveals ferroptosis in DGUOKmutant mtDNA depletion syndrome”和“Immature Lysosomal Hydrolase CathD Facilitates Actin Remodeling via a Novel”等主题,介绍了各自研究组的最新科研进展。

图8 王晓晨研究员讲述胞外基质对线虫发育的重要性

图9 杨崇林教授介绍工作成果

图10 温文玉研究员作报告

图11 李巍教授作报告

图12 刘兴国研究员作报告

图13 刘怿君博士作报告

图14 现场专家提问

图15 现场观众提问

图16 茶歇交流

图17 茶歇交流
本次大会围绕蛋白质相分离及溶酶体生物学议题,为与会师生观众展现了多种极具前沿性与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国内自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提供互相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中进行多样化研究提供了借鉴。
编辑:刘志芳 徐永胜
摄影:赵淦